一个掉了漆的白色搪瓷缸
来源: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供电局 | 作者:杨忠梅 | 发布时间: 1122天前 | 727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七届征文三等奖

去年春节,我回乡下老家过年,在给老屋打扫卫生、整理杂物时,在电视机柜里发现了它——一个掉了漆的白色搪瓷缸。我正纳闷,这么破旧的东西怎么还当宝贝似的放在柜子里?怪占地方的,我正准备把它拿出来丢掉,翻了一个面仔细一瞧,吓了一跳,搪瓷缸上还有“五好之家奖”“楚雄州党委人民政府”“1983年”等字样。这时,父亲刚好走进客厅,我就高声地对他说:“原来爹爹您还珍藏着这样一个有三十五年之久的普通白色搪瓷缸,我差点儿就把它当废物丢了。”父亲只是嘿嘿笑了一下。

在我的一再央求下,父亲给我讲述了白色搪瓷缸的来历:1983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人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正是那一年,父亲被选为村民小组会计。他白天带领村民小组干部们丈量土地面积,晚上召开村民动员大会,把生产队的水田和旱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好、中、差搭配在一起,各家派一个代表去认领。父亲由于每天晚上都要做村民的宣传解释工作,一做就是三四个小时。这项工作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工作结束了,父亲的嗓音却变哑了,说话很吃力。由于父亲当时是村干部,分到的田地都是村民们选剩下的,好在这样的结果是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母亲半点都没有怪他。虽然我家的田地是当时最差的,可是在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勤施农家肥、勤打草的努力下,我家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打的粮食还比别人家的多。在土地划分后农忙季节,父亲就会把自家、小叔、姑姑、大舅四家的劳动力集中起来一起做农活,今天做小叔家的,明天做姑姑家的,后天再做大舅家的……虽然每家的劳动力仅有一两人,但这样的小集中干活积极性高、效率也更高,农活干得越快。自家栽种的农活干完后,看到有的孤儿寡母还没做完农活的,父母就会主动地去帮忙。谁家有个矛盾或哪几家有个纠纷,父亲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直到疙瘩解除。因此,我们家被评为楚雄州“五好之家奖”,奖励了这样一只白色搪瓷缸。后来父亲就一直用这个搪瓷缸泡茶喝,直到缸底白漆磨破了,漏水了,父亲才把它收起来。讲述完,父亲补充道:“当时你忙于求学,不在家,不知道这档子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们家姊妹三个都已长大离开了家,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都已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孩子。但是我们姊妹三个和长辈们从来没有隔阂。无论是公婆还是父母,我们都一样对待,对长辈孝敬有加,对子女关爱备至。公婆和父母年龄都大了,平时工作再忙,我们都会尽量抽出时间陪陪老人,说说话、唠唠嗑……逢年过节,姊妹三人总是争着给父母买新衣服;天寒了,为父母买保暖衣,让父母心里暖烘烘的。每个月,我们全家老小十多口人至少要举行一次家庭聚餐,一大家子人开开心心地吃着家常饭、唠唠嗑。遇事商量商量,谁家有什么困难相互帮衬,大家其乐融融。

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们姊妹三人在单位里都是一把好手,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同事和睦相处。我和老公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斗转星移,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搪瓷缸也几乎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这短短四十年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衣服穿着多样,吃住越来越好,医疗条件和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出行越来越方便,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们在享受这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非常感谢父母亲和白色搪瓷缸带给我们的良好家风。我将继续发扬父辈的优良传统,接过父母亲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地将白色搪瓷缸背后的好家风永远传承下去。


点评
       一个掉了漆的白色搪瓷缸,却是当年“五好家庭”的奖品。其背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好家风。夹叙夹议,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