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味道
---致儿子的一封信
作者:金田
亲爱的儿子:
你好!你一定很惊讶,我会以这种方式与你交谈,平时睡前的时间明明都可以无话不谈。我只是提笔想跟你分享我与美食的故事,等到你能够理解的时候能讲给你听。
这几年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我们有很多的时间会被隔离在家里,食材也会受到限制,在家的时间我会不断地用限定的食材上网找教程制作每顿不重样的餐食,你与爸爸不明白我为何对研究美食有着如此痴迷的情感,但你们总是以光盘行动对我的爱好表示支持。因为有了这些种种你与爸爸总喜欢戏称我为“隔离美食王”。
我对美食的热爱应该是从你的外婆,当然就是我的妈妈那里传承下来的。
外婆是一位人民教师,工作之余她又是一位爱做饭的美食达人,妈妈小的时候家里物资匮乏,外婆却可以一年四季,顺应农时,取用当季盛产优惠的食材,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勤劳的外婆总是系着围裙,拿着魔法杖般的锅铲,一阵鼓捣,把最普通的食材,变出多种花样。
春季清明前后,万物复苏,艾草发芽抽枝,外婆这时期最喜欢拿着一个塑料袋到田间地头采野生艾叶,煮熟后切碎,跟糯米粉充分混合一起做成面团,煎一煎,撒点糖,便是广西人口中的“艾粑粑”。外婆一做就是好几锅,她又是乐于分享的人,会把做好的艾粑粑分享给隔壁邻居。浓郁的艾叶清香潜伏在每一口艾粑粑中,入口软糯回味甘凉,越嚼越香,越香越馋,收到过外婆分享的邻居孩子都羡慕我有一个大厨妈妈。直到现在,我想着艾粑粑柔软而糯韧的口感,就会暗咽口水。
到了夏天,外婆经常做鱼生,但是外婆做的糖醋鱼才是堪称一绝。小时候外婆的厨房有一个自己砌起来的储水池,每天水池上的水龙头都松松的拧着,水滴一滴滴地从水龙头滴到水池里蓄着,外婆觉得这样可以节约用水,我们所有食用水都从这个水池舀。但是如果哪天家里要吃鱼,那鱼就养在这个水池里面,水龙头哗哗开着水,外婆说要给鱼制造氧气。
有一天中午,外婆在储水池捞了一条活泼乱跳的大鱼,我旁观她杀鱼,她麻利地给鱼放血、破肚、去腮、打鳞,给鱼全身打花刀,放姜葱料酒腌制。可等我走近看,那已经“半成品”的鱼竟然还在动,我惊叫一声,眼泪也随即流下来,哭哭啼啼的跑到房间为这条鱼写了一篇作文。你一定会问后来怎么样啦?后来,厨房里洋溢着一股异香,很快飘荡到我房间里,这股香气再次把我吸引到厨房里,尽管我还在为半死的鱼而悲痛,但因为油酥与糖醋的混合香味实在令我难以拒绝。所以理所当然的那一整条糖醋鱼被我一扫而光,连碟子底最后酸辣椒渣都不放过。后来那篇悼念的作文居然在学校拿了高分。
现在,我长大了,外婆的糖醋鱼也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但你还没有吃过,尽管我跟舅爹和外婆曾好几次提起糖醋鱼,舅爹就会嫌弃热量太高,外婆说工序太繁复,便都作罢。
秋季红薯盛产,我并不太喜欢吃红薯,可外婆会把红薯变着法子做。切成厚片,裹上面粉鸡蛋液,用油锅一炸,金黄酥脆的红薯片新鲜出炉;红薯蒸熟跟糯米粉揉一揉,搓成一个饼,裹上芝麻煎一煎,浑身上下闪烁着油亮诱人光泽的红薯饼做好了;红薯切丁,放锅里炒一炒,撒点盐粒,铁板红薯丁咸香可口;红薯滚刀,加入红枣、冰糖加水煮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糖水老少皆宜。外婆的大胆创新让我们家里的餐桌上花样不断,哪怕同样是红薯,我家也吃得比别家更欢畅些。
到了冬天,外婆会揉面蒸包子。豆沙包是绝不能少的,外婆会提前一晚上熬好豆沙馅,我坐在厨房时不时的帮尝尝馅的甜度。第二天她把所有的面粉倒进面盆里,放上一坨冰箱里的老面头,然后还要放进几勺子猪油,接下来就是不断的搓搓揉揉,直到面粉与猪油充分混合在一起。因为天气太冷怕面发酵温度不够,外婆总是把发面盆子包好放到我的大棉被里,我与面盆睡过一个悠闲的午觉后,面饼就长大了、发好了。这时候外婆会开始擀面皮,外婆的“擀面杖”是一个清理干净商标的绿玻璃啤酒瓶,取出面剂子,用瓶子擀成一个个圆圆的面皮。拿一块圆形的面皮在上面放上一大勺豆沙,扭一扭,搓一搓,一个个包子就包好了。接下来便进入最后一道工序:蒸包子。这是全家期待已久的时刻,我跟舅爹都聚在厨房里,时间一到,我们也顾不上烫嘴就开始吃。也许妈妈记忆里总有一段关于食物的甜美回忆。
一年四季,多少个春夏秋冬,外婆的美食已经成为我根深蒂固的思乡情绪,哪一年若是没回家乡没吃上外婆做的菜,那一年便是不完美的。记忆中家里厨房总是鲜香弥漫,念念不忘,最令人难忘的餐点并不在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好吃的菜在外婆的厨房里。我离开故乡,走向城市,魂牵梦绕的“思乡菜”,最简单的解决远距离思念的方法,就是复刻外婆的美食。如今我把这种喜好带到了我们的小家庭中。这些食物的味道,是妈妈旧时光里的味道,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是妈妈记忆里的美食印记。我很开心,现在我有机会为你们做美食。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
希望有一天等你长大了,你淡忘了儿时的人和事,可是某一天,你会突然想起妈妈给你做的一盘家常菜,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爱你的妈妈
2022年4月1日